電真空用金屬零部件表面油污種類及去油方法

2013-04-20 楊衛英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

  組成電真空器件的金屬零件在機加等過程中表面要沾污到一些油污,如果零件沒有得到有效去油清洗,帶有殘留污染物的零件裝配到高真空環境中,可能成為大量氣體和蒸氣的來源,影響器件的真空度和使用壽命。結合零件表面油污種類、特性,對兩種去油方法進行對比。

零件表面的油污

  金屬零件表面的主要有機污染來源于零件的加工、處理、運轉等過程,加工零件過程中要使用保護液,一般的保護液中含有基礎油(礦物油、合成油等)、油性劑(油脂類、脂肪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等,另外在檢驗、轉運過程中由于人手與零件的接觸,表面沾污到動植物油,此外就是加工的切屑和灰塵等。

  礦物油如石蠟、凡士林、多種潤發油與堿不起皂化反應,屬非皂化油。動、植物油能與堿作用生成硬酯酸鈉,產生皂化反應,屬于皂化油。因此一般的零件表面粘附的油污不外乎兩大類:皂化油和非皂化油。

  但也有特殊的零件加工方法,加工過程中使用植物油(如菜籽油)作保護液,在零件的轉運、檢驗過程中由于人手的觸摸,零件表面還沾污動物油,植物油和動物油都屬于皂化油,因此該類零件表面的油污為皂化油。

  為了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污,清洗工藝是有區別和針對性的:油的種類和性質不同,清洗工藝也應該有所區別,否則油污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去除。

金屬零件去油方法

  針對不同的污垢類型使用不同的去油方法,常用的有化學酸洗(主要除去金屬氧化物)、化學堿洗(除去動植物油脂)、有機溶劑清洗(靠溶劑溶解污垢)和水基清洗(以表面活性劑為主要活性組分)。前幾種清洗劑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而且使用范圍較窄, 以表面活性劑為主體的水基清洗則克服了其它幾種清洗劑的不足, 因此真空技術網(www.chvacum.com)認為水基清洗成為金屬清洗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我們根據零件表面的油污特性,研制了以苛性鈉、磷酸鈉、硅酸鈉的化學堿液(稱方法1)和含磺酸類表面活性劑的化學堿液(稱方法2),組成見表1,從理論上對清洗液各成分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運用一定的試驗方法來評價兩種去油方法。

兩種去油方法組成成分的對比

  表1 兩種去油方法組成成分的對比

  水基清洗液去油原理是借助于溶液的皂化與乳化作用,達到去油的目的。其中的皂化作用是油脂與堿液中的堿起化學反應生成肥皂的過程,動植物油的主要成分硬脂酸, 硬脂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是:

 硬脂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反應后,不溶于水的油脂,分解變成了可溶于水的肥皂和甘油,從而達到去除金屬表面油污的作用,另外肥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有利于油的乳化作用。

  礦物油與堿不發生上述反應,但在一定條件下在堿液中可進行乳化。乳化就是兩種互相不相溶的液體形成乳濁液的過程:吸附在油污與溶液界面上的乳化劑,起降低界面張力的作用,間接加強了堿液對金屬表面的潤濕,增大了接觸面,促使油膜破裂、脫落而變成小油滴;吸附在油滴上的乳化劑,作定向排列,其親水基向著溶液,而憎水基向著油珠,形成定向的吸附乳化油珠,這種小油珠分散在堿液中,形成混合物的乳濁液,在超聲波的作用下,礦物油從零件表面脫落,脫離零件的乳化油珠,因有定向吸附的乳化劑膜包圍,不會再度污染零件。

  對于零件表面主要是皂化油污染,采用的去油配方中一般有氫氧化鈉、磷酸三鈉、硅酸鈉成分,如果零件表面有非皂化油,堿液中應該有表面活性劑,此外還有溫度及攪拌、超聲等輔助因素。堿液中各成分及其它因素的作用:

  a. 氫氧化鈉:是一種強堿,具有很強的皂化能力。所生成的肥皂在濃的堿液中附在金屬表面上,很難溶解。

  b. 磷酸三鈉:具有碳酸鈉的優點,除油效果和緩沖作用較好,除此之外還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本身水洗性好,可幫助水玻璃被水洗掉。

  c. 硅酸鈉:具有較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一定的皂化能力,但它與表面活性劑組合時,是堿類化合物中最佳的潤濕劑、乳化劑和分散劑。

  d. 表面活性劑:在堿性去油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可以除去礦物油。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含有親水基團和憎水基團,在除油過程中,憎水基團吸附在油與溶液的界面上,親水基團與除油液接近,與水相結合。在表面活性劑分子定向排列的作用下,油—溶液界面的表面張力降低,在溶液的對流和攪拌等作用下,油污就能脫離零件表面。

  用于堿液中的表面活性劑主要有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選擇HLB 值(親水基的分子量大小)在13~15 之間的去污力好。離子型的表面活性劑由親油基和親水基兩部分構成,具有兩親結構。含有12~18 個碳原子的活性劑既難溶于水又難溶于親油性溶劑,具有表面活性劑的各種特性。由于離子具有協同效應,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結合使用,具有更高的清洗效果,表面活性劑一般在濃度很小的時候(0.1%~0.2%)起作用。

  e. 溫度:提高溫度可以提高皂化反應的速度和皂化產物的溶解度,并能加快溶液的循環和降低油脂的粘度。在高溫下,油-溶液界面的表面張力降低,較易潤濕。因此提高溶液溫度可以大大加速除油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