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000公里 我國研發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

2010-05-25 真空技術網 真空技術網整理

  北京與華盛頓將納入兩小時交通圈

時速4000公里 我國研發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  

  目前,人類采用的高速遠程客運工具以飛機為主,民航客機的運營速度約為每小時1000公里。對于5000公里以上的遠程旅行來說,乘飛機旅行耗費的時間、經濟成本驚人,并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不過,部分中美科學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一種最低時速4000公里、能耗不到民航客機1/10、噪音和廢氣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真空管道運輸磁懸浮列車已呼之欲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將把北京與華盛頓納入兩小時交通圈,用數小時完成環球旅行已經成為科學家近期努力的目標,而中國在此項研究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新磁懸浮 不懼環境影響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04年12月29日,一場有8名“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多名國內權威專家出席的研討會召開。眾多學界權威參與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簡而言之,就是建造一條與外部空氣隔絕的管道,將管內抽為真空后,在其中運行磁懸浮列車等交通工具,由于沒有空氣摩擦的阻礙,列車運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可大大縮短地球表面任意地點間的時空阻隔。管道由于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氣候惡劣地區運行而不受任何影響。

  身兼“兩院”院士的沈志云在會上指出,我國應將目標定位在發展每小時600-1000公里超高速地面交通,分四個階段推行,2020-2030年實現運營。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雖然未參加此次會議,但他向大會提交了他的書面意見。他認為,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發,在真空度問題上并不會存在原則性困難。

  相關專家張耀平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目前在各國中研究進度最快。

理論時速 可達兩萬公里

  記者獲悉,首先將真空管道磁懸浮概念引進中國的,是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的張耀平,在2007年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真空管道高速磁浮交通基礎研究 ”后,他開始全力推進這一“運輸革命”進入現實。

  張耀平介紹說,最早提出真空管道磁懸浮運輸概念的,是美國蘭德咨詢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

  2001年,經過努力,張耀平的研究獲得了我國學界和政府的支持,他認為,目前這項工程所需的技術已經成熟。“專家們提出的每小時600—1000公里時速,是一個保守的對外口徑,實際上所有研究者一開始就把這一運輸方式的常規運行速度定位為每小時4000公里,而每小時6500公里是一個中期目標。近日在我與一名學者及其研究生座談時,他們提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理論極限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可以實現每小時2萬公里的速度。”

  張耀平認為,目前科研項目唯一的需要,就是要從國家層面統籌建造第一條實驗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