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熱植物油的紅外光譜分析
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并結合二維相關光譜技術對微波加熱及傳統加熱下的三種植物油進行分析。對加熱過程中紅外光譜的峰位、峰形、峰強進行比較,一維紅外光譜圖沒有明顯的區別,而二維相關譜圖中,同步、異步圖差異比較明顯。根據自動峰強度可比較同一植物油在不同加熱方式下其分子結構變化的異同。另外與一維紅外光譜相比,二維相關光譜的分辨率較高,在揭示分子內或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研中發揮了作用,增強了對譜圖的識別能力。初步實驗表明微波加熱與傳統加熱過程中,植物油的分子結構變化是不一樣的。
微波技術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的技術,已廣泛的應用于食品、糧食、木材、煙草、藥材等領域。自1945年美國發明微波爐以來,全世界已有10億戶以上的家庭使用微波爐,因此微波食品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傳統的加熱方法通過熱傳導使熱量從物體表面傳到物體內部,使其升溫并達到熱平衡,因此,需較長的加熱時間。而微波加熱則是在微波場的作用下,電介質的極性分子從原來雜亂無章的熱運動改變為按電場方向取向的規則運動,而熱運動以及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干擾和阻礙則起著類似于內摩擦的作用,將所吸收的電場能量轉化為熱能,使電介質的溫度隨之升高。微波加熱是否有害?與傳統加熱方式對食物的作用是否類似?目前在國內外仍然沒有定論。
紅外光譜是物體分子的吸收光譜,物體的紅外光譜反映了分子微觀結構與狀態。本文采用紅外光譜方法分析微波加熱與水浴加熱的食用植物油的變化。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其中脂肪酸的種類、鏈長、不飽和度、不同脂肪酸的相對含量的不同都會影響植物油的營養價值。
目前,紅外光譜法主要用來對食用油的真偽、種類或產地進行鑒別分析,而很少用于微波加熱對食用油品質的影響分析。本文用紅外光譜方法,結合二維紅外相關分析軟件,對微波加熱三種不同植物油品質的變化進行了分析。紅外光譜法的快速、高效、綠色環保等特點,結合二維光譜的高分辨率的特點,使得此方法在植物油微波加熱過程品質變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選擇橄欖油、黑芝麻油、葵花油為實驗對象,分別以微波加熱和電熱杯加熱兩種加熱方式。主要對加熱過程中植物油光譜的變化進行了一維、二維分析,以研究不同加熱過程對不同種類植物油的品質影響。一維主要分析加熱過程中植物油光譜峰位、峰形、峰強、峰面積的變化;二維則結合同步、異步譜分析分子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及判斷分子各官能團反應的先后順序。
1、實驗儀器、樣品準備及光譜的測試
1.1、儀器及參數設置
本實驗采用的儀器有Perkinelmer 公司的spectrum two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結合衰減全反射附件(光譜范圍為4000~400cm-1,分辨率為4cm-1,掃描次數16次,掃描時實時扣除水和CO2的干擾)、美的微波爐、電熱杯。
1.2、樣品來源及制備
市購橄欖油、黑芝麻油、葵花油。取12個空的、干凈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每個瓶子里加入2g植物油,設定微波加熱時間梯度為5min。從0min加熱到60min,共12個樣品。記錄每個微波樣品的溫度,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得出,植物油在加熱25min左右,溫度就不再增加,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有的樣品溫度反而變小,說明微波爐加熱不均勻。
取一個小燒杯,加入10ml植物油,在電熱杯里進行水浴加熱,取和表1中植物油升溫過程的幾個微波樣品溫度相同的電熱杯樣品(橄欖油電熱杯加熱取了47.9,55.0,57.4℃三個樣品;黑芝麻油電熱杯加熱取47.4,57.2,61.4℃三個樣品;葵花油電熱杯加熱取41.4,53.8,56.3,58.7,63.6℃ 五個樣品)。
表1 微波加熱三種植物油的溫度
1.3、紅外光譜的測試
對未加熱樣品和上述方法取得的樣品進行紅外光譜的測試。對所得的一維光譜進行處理和二維相關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結論
本文推導了波導傳輸線的損耗的計算方法,對矩形波導與圓波導中不同頻率,不同尺寸以及不同模式的衰減特性進行了比較。通過數值計算可知波導尺寸越大,傳輸太赫茲波時的損耗越小,矩形波導中損耗最小的模式為TE10模,圓波導中損耗最小的模式為TE01模。相同截面積時,圓波導的損耗小于矩形波導。當圓波導中采用TE0n模式時,易實現低損耗傳輸,但TE0n并不是圓波導中的基模,在其傳輸中容易因為波導的不規則發生模式突變,因此需進一步研究保持圓波導中的模式穩定的方法。